編者按:新疆作為世界文化交流史上四大文明的交融薈萃之地,所有的“相遇”都曾在這裡發生,催生了這裡璀璨多姿的各種文化形態。6月25日,以“相遇絲綢之路”為主題的首屆中國新疆國際藝術雙年展(以下文中簡稱“首屆雙年展”)在新疆國際會展中心開幕,不同形式的當代藝術展品在這裡匯聚,讓廣大群眾享受了一場文化的“盛宴”。伊拉克畫家塔拉勒·穆罕默德·哈米德的作品《愛情故事》,讓60多歲的新疆老人海尼沙汗·如孜感覺到有強大祖國庇護的美好與幸福、藝術家司徒喬的《司徒喬與新疆專題展》鋪設了新疆風情的“大觀園”、美國藝術家丹·柯林斯帶來的互動裝置藝術《海市蜃樓》通過水流的狀態體現了絲綢之路文化的流動……一件件藝術品給我們帶來的不僅是視覺上的享受,更有文化和文化的碰撞,心靈和思想的交流。今日,亞心網推出“首屆雙年展”專題報道,向讀者全景展現當代藝術的奇特與魅力。
  亞心網訊(記者阿比拜實習記者薩日娜克麗比努爾·賽買提古麗帕熱·帕爾哈提)25日,當艾捷克和薩塔爾的琴聲響起來的時候,“首屆雙年展”在新疆國際會展中心揭開了一直受絲綢之路土壤滋養著的藝術的面紗。
  聽,那些充滿激情的維吾爾族藝術家正用手中的樂器歡迎著來自國內外的觀展者;看,那牆上一幅幅來自意大利、烏茲別克斯坦、伊拉克、北京、天津以及新疆本土的精品,正在靜靜地等待著觀展者驚艷的目光。
  “哇,原來當代藝術有這麼多的形式呀,攝像、霓虹燈、油畫……太多太多了,我都看得眼睛直掉了!今天我不僅讓眼睛看得飽飽的,我的追星夢也得到了實現。你看,我跟哈孜·艾買提老師,阿布都克裡木·納斯爾丁老師,美國來的這些老師都合影了,回去就給家裡人看看,明天也要帶他們一起來享受這種藝術的熏陶。”邊說邊不停地按著快門的觀展群眾艾孜孜·艾合買提激動地說。
  新疆著名畫家阿布都克裡木·納斯爾丁拄著拐棍在孫子陪同下也來到了現場。他說:“‘首屆雙年展’為新疆那些出不去,接觸不到國外或者內地當代藝術理念的新疆本土畫家提供了一個平臺,讓他們能更多地吸收先進的理念。”
  古麗斯坦的《記憶中的肖像——藍》作品前擠滿了從新疆師範大學藝術學院前來學習的同學們。“快看這幅作品的顏色運用得真獨到。”“這個顏色的融合我怎麼就想不到呀……”大家都在表達著自己熱切學習的心情。而在伊拉克畫家塔拉勒·穆罕默德·哈米德的作品《愛情故事》前,60多歲的新疆老人海尼沙汗·如孜掉下了眼淚。她說:“如果沒有一個強大的國家,女人的命運就會如這幅畫一樣在眾多的男人的影子中艱難地生存。我感謝我有一個強大的祖國,能讓我自由地在老年時代感受到現代文化的美好,生活幸福的快樂。”
  在影像區更是站滿了排隊準備去感受那些攝影作品給人帶來震撼的觀眾。在克羅地亞藝術家安娜·查睿福帶來的影像作品《奇境》前,大家都默契地悄悄站在一邊感受起來。“影像作品是我第一次見,沒有想到它帶給我們的視覺感受會這麼直接。我突然覺得原來我的生活很需要這種高雅藝術。”觀展群眾艾比不拉·努斯來丁說。“‘首屆雙年展’的舉辦讓我們真正實現了以現代文化為引領這一藝術發展宗旨。這對新疆當代文化藝術的創作和交流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們在這裡欣賞來自各國藝術家的作品,感受現代藝術的魅力,也能讓我們的能力得到一定的提升。”新疆著名畫家哈孜·艾買提說。而工藝美術品大師、書畫裝裱師蔣慧祥,也在現場頗感興趣地與同伴談論著一幅中國山水畫,他的長卷裝裱作品《絲路印屏》獲得了“2012‘儒仕儒家·百花杯’中國工藝美術精品獎”金獎,“當我看了很多名家的作品之後特別震撼,藝術界如今真是人才輩出,尤其是我們新疆藝術界涌現了這麼多優秀又年輕的藝術家,長江後浪推前浪,這讓我對新疆的藝術發展有著樂觀的看法,相信我們新疆的文化藝術會越來越繁榮。”
  新疆師範大學美術學院黨總支書記莫合德爾·亞森更是沒有放過觀賞任何一幅畫的機會,他認為,“當代藝術創作嚴格來說在新疆還沒有形成一個非常成熟的群體,通過‘首屆雙年展’能夠帶動新疆的新生代藝術發展,會有更多更年輕的、正在成長的藝術家逐漸加入到這支隊伍當中,這樣的展覽再舉辦幾次我相信本土的藝術家對當代藝術概念的理解,包括概念上、思維方式、思路都會成熟起來,這樣也能把新疆的藝術氛圍帶動起來。”
  18國藝術 主展
  將新疆美術帶向更廣闊天地
  167件作品展示當代藝術魅力
  亞心網訊(記者李金霞)震撼、新奇、興奮!25日,當輕盈的彩帶隨著音樂的響起被緩緩拉開時,觀眾無不為之感到興奮,“首屆雙年展”在新疆國際會展中心就此拉開了序幕。作為“首屆雙年展”的主展,來自18個國家,或是與絲綢之路有關,或是對“相遇”主題有著獨特闡釋的167件當代藝術作品,將在接下來的1個月時間里與廣大觀眾“親密接觸”。
  舉辦主展的4號、5號館內,那份喜悅、那份激動始終寫在每一位觀眾的臉上。
  來自美國的藝術家丹·柯林斯帶來的互動裝置藝術《海市蜃樓》,帶著現場的觀眾在“沙漠”與“大海”,現實與夢想之間走了一趟。在這條七八米長的通道內,清波蕩漾的“大海”栩栩如生。記者看到,當有人走過“大海”時,走過的軌跡會迅速變成乾涸的黃色陸地。丹·柯林斯讓記者在“大海”上輕輕地挪步,清脆的海浪聲仿佛將記者帶到了大海上,丹·柯林斯聽到每一位觀眾小心地踩上通道,發出驚訝的贊嘆時,笑了。他告訴記者,當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人快速穿越“大海”時,“大海”的側牆內會發出低聲的吟唱,這些吟唱來自絲綢之路沿岸的國家。他說:“提起新疆,我最先想到的是質感粗糙的沙漠,我想生活在這裡的人,大海就是他們的夢想,帶著《海市蜃樓》進駐此次展會,我的目的就是想倡導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海市蜃樓》的意義在於,通過水流的狀態體現了絲綢之路文化的流動。”
  《海市蜃樓》不僅受到了觀眾的歡迎,也受到了北京大學博士生導師、“首屆雙年展”主展策展人彭鋒的推崇,彭鋒說:“這部作品安裝了紅外線攝像頭、紅外線燈、投影儀等很多儀器,各種儀器的排列和位置都要設置參數,位置精確到毫米。”
  絲網水墨作品《晴巒蕭寺圖》、裝置藝術《愛與和平》等一件件作品,猶如一個個獨立的人,用自我的造型,向觀眾傳遞著一種種不同的思想。
  “‘首屆雙年展’向新疆觀眾展示著當代藝術的自我魅力,也將新疆美術帶向一個更廣闊的天地。”彭鋒說。
  新疆印象 專題展
  專題展,新疆風情打動人心
  亞心網訊(記者吳美漩)在皚皚白雪的輝映下,兩個旅人沿著一條羊腸小道走向遠方……25日,“首屆雙年展”現場,《司徒喬與新疆專題展》、《新疆印象——青年藝術家畫新疆創作展》展區“開門揖客”,為首的一幅藝術家司徒喬的場景速寫畫作,吸引了很多觀眾。作為“首屆雙年展”專題展中的一部分,《司徒喬與新疆專題展》展示了藝術家司徒喬自1944年加入西北考察團後,隻身進入大西北和新疆等地,描繪的200餘幅西北風情畫作。
  蒼茫的千里戈壁、成群的馬隊、百年積雪的雪山……隨著藝術家司徒喬為畫中人鋪設的“腳步”,在現場,一幅幅景色各異、優美絕世的畫作,也隨著觀眾的腳步鋪陳開來,讓觀眾有一種“人在畫中游”的感覺。
  “哎呀,他的這幅作品真好。”前來參觀的新疆師範大學美術學院教師腰進發贊嘆起司徒喬的一幅肖像畫,“你看他這幅肖像作品中的少數民族少女,那種沉靜、那種美好,超脫世俗、非常純凈,有一種觸動人心的力量。”
  多姿多彩的畫中景色、細膩精緻的人物肖像、刻畫入微的場景速寫,藝術家司徒喬不僅為觀眾“輕設小徑”,連他畫中景色的一濃一淡、人物的一動一靜,也都為觀眾架起了一個新疆風情的“大觀園”,在這裡,新疆景與人的一舉一動都值得人們細細品味、端詳。
  同屬專題展的《新疆印象——青年藝術家畫新疆創作展》,展示了戴平均、季少博、林金福、馬精虎等21位正處於創作高峰期、具有新視野和探索精神的中青年藝術家的畫作,他們的80餘幅畫作中的新疆風情,同樣吸引著觀眾不斷停下腳步品味。
  從季少博的畫作《眸》望過去,畫上維吾爾族少女迷人的眼睛牽動人心,引領著觀眾,向新疆風情“大觀園”的深處探尋。接下來,藝術家馬琳的畫作《葡萄架下》光影迷幻,維吾爾族少年的梨渦淺笑,安靜中透露恬美;接下來,藝術家唐詩的畫作《牧跡之一》靈氣逼人,草色豐盈的山坡源自現實又充滿想象,溫柔中變換神秘……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新疆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亞里昆·哈孜說:“當代的青年藝術家,有著博大的胸懷,他們的畫作技法、內涵容納中外、滲透古今。尤其是新疆的藝術家,他們在不斷探索著新疆藝術創作上的‘新語言’,必將推動新疆美術界產生巨大變化。”
  百幅珍品 特別展
  特別展,大師作品雲集
  20多件佳作首次公開亮相
  亞心網訊(記者謝凡)“筆墨當隨時代”這句出自石濤的名言在繪畫界廣為流傳,新金陵畫派開山宗師傅抱石晚年巨作《雨花合頌》表現的就是筆墨與時代的關係,也是“首屆雙年展”特別展部分的鎮店之寶,引得很多藝術愛好者駐足觀看。
  25日,“首屆雙年展”特別展在新疆國際會展中心舉行,其中部分專項展出了廣彙集團雪蓮堂藝術館歷經數載精挑細選出來的傳世佳作,包括齊白石、傅抱石、李可染、張大千、徐悲鴻、吳昌碩、吳冠中、潘天壽、林風眠、黃賓虹、石魯、黃胄等近現代中國美術大家在內的100餘幅精品。
  “張大千的作品《聖母抱耶穌像》的神奇之處在於聖母的眼睛無論從哪個方向看去都是在與人直視,畫面充滿寧靜而莊重的氣氛。”專門從奇台縣趕來的參觀者韓淑英說。
  一幅幅二十世紀最具影響力和代表性大師們的精品,從山水人物、走獸翎毛到花卉草蟲,這些大師術業各有所長。來自各地的藝術愛好者走進特別展廳時,都被近在咫尺的藝術珍品所震驚、折服。他們的確沒有想到,在中國的西部邊疆,還能享受到如此眾多集大成者藝術家的傳世佳作。
  新疆藝術學院美術系的學生徐慧指著徐悲鴻的作品《九州無事樂耕耘》對記者說:“今天的藏品讓我們大吃一驚,這些近代的作品歷史情懷和現代的藝術審美視角同在,看著既有古畫的考究也有時代的氣息。”
  特別展的作品中,齊白石、傅抱石、張大千、李可染、徐悲鴻、潘天壽、林風眠、石魯、黃胄等大師的20多件重要作品均屬首次公開亮相。
  精彩外圍 外圍展
  宋元明清繪畫展在自治區博物館開展
  展現新疆多元文化魅力
  本報烏魯木齊6月25日訊(記者謝凡)25日,宋元明清繪畫展在自治區博物館開展,作為“首屆雙年展”的外圍展,該展覽以《明代·絲綢之路大地圖》、《佚名·元人秋獵圖》、《乾隆帝·御筆鬥鹿賦》3件古代書畫作品為領銜,另配有20餘幅精品書畫。
  “我們專程來自治區博物館瞭解中國傳統文化。”來新疆旅游的瑞典人尼爾斯·英格瑪森夫婦說,他們非常欣賞的一幅畫是清末民初畫家,中國畫一代宗師朱耷的作品《鴛鴦戲水》,在他們眼中鴛鴦戲水時的悠閑只有中國畫能精準地表達。
  來自遼寧沈陽的吉鳳超說,他來新疆探親,到自治區博物館參觀恰好碰上宋元明清繪畫展,很意外,覺得大開眼界,他看著《明代·絲綢之路大地圖》對記者說,此圖為中國傳統手卷式地圖,堪稱明代絲綢之路地圖。
  本次展覽的鎮展之寶為:乾隆御筆親書的《乾隆帝·御筆鬥鹿賦》,它成於公元1767年,正直乾隆57歲年富力強之際,此十條屏原來是懸掛在承德避暑山莊的秀起堂內東間,也是目前見到的乾隆皇帝使用宋代金慄山藏金紙最多、最大幅的作品,內容關涉乾隆王朝的軍政大事,是康乾盛世時“軍事演習”的重要物證,代表著乾隆體書法藝術的最高成就。
  宋元明清書畫展以“相遇絲綢之路”為主題,配合“首屆雙年展”,將持續到7月20日結束,畫展旨在弘揚中國古代書畫藝術,同時也表明瞭我國作為多民族統一國家,自古以來就是多民族聚居、多種宗教並存、文化一體多元的。  (原標題:相遇絲綢之路:新疆人的一場藝術“盛宴”)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k03ckayi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